中华视窗是诚信为本,市场在变,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...
1、生物除磷需要创造一个适合聚磷菌生长的自然环境,从而使聚磷菌得以大量繁殖。在工艺技术方面,可以设置厌氧、好氧交替的自然环境条件,以提高聚磷菌的选择性。首先,厌氧区必须调节严格的厌氧环境,这与聚磷菌的生长状况、释放磷的能力及利用有机底物合成PBH的能力有关。另一方面,好氧区必须提供充足的溶解氧,为使聚磷菌溶解储存的PHB并挥发出足够的动力供其过量的磷吸收,便于有效地消化废水中的磷。一般厌氧段DO应严格控制在0.2mg/L以下,厌氧段DO应调节在2mg/L以上。
2、在厌氧阶段当硝酸盐存在时,反硝化菌与聚磷酸菌竞争,优先利用底物中的甲酸、乙酸、丙酸等低分子量有机酸,聚磷酸菌处于劣势,限制了聚磷酸菌的磷挥发。只有当污水中聚磷酸菌所需低分子量脂肪酸的量足够时,硝酸盐的存在才不会影响除磷的实际效果。
3、污水生物除磷好氧池适宜pH为6~8。保持污水中一定的碱度,起调节作用,能使pH保持稳定。为使好氧池pH保持中性附近,池内总碱度应高于70mg/L。
4、聚磷菌在厌氧释磷时,会消化可溶性有机物并贮存在菌体内。若BOD5/TP比值过低,聚磷菌在释磷时不能有效地消化并贮存可溶性有机物,进而影响其好氧吸磷,降低除磷效果。一般认为,渗出水BOD5/TP高于15时才能达到理想的除磷效果。因此,可采用部分渗出、绕过初沉池的方法来获得除磷所需的BOD5。
5、生物除磷主要通过去除剩余污泥来实现,因此剩余污泥的量会影响实际除磷效果,泥龄短的系统产生的剩余污泥较多,可以达到较高的实际除磷效果。
6、一般来说,温度在10~30℃之间就能达到良好的除磷效果。